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

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(10篇)
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,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,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,一般都用带“文件头”形式下发。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教学目的:
1、通过本课教学,使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《小青蛙找家》。
2、能在音乐剧中表演《小青蛙找家》中担当一个角色,边唱边进行表演。
3、向学生进行爱护青蛙、保护环境的教育。
教学内容:
学唱歌曲《小青蛙找家》及音乐剧表演。
教学重点:
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表演机会,并体验到与他人合作表演的快乐。
教学难点:
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,像唱歌一样念白。
教学准备:
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,小青蛙的头饰、头巾等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:
1、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?(猜小青蛙的谜语)
小青蛙是一道很好吃的菜吗?(不是),为什么?(因为它是专门捉害虫的,保护庄稼,是要受到人们保护的,我们都不要吃它)。
老师讲述小青蛙找家的故事。
二、教唱新歌
1、老师示范演唱、演示
2、采用全曲听唱法与分句听唱法相结合的方法教唱歌曲。教师教唱全曲时,可引导学生边听琴边击拍。如,第一拍击掌,第二拍双手拍腿,这样有利于学生较早获得歌曲的整体印象,把握念白部分的节奏,防止学生在较长的念白中越念越快。另外,念白时学生容易激动而导致喊叫式念白,注意引导学生用轻声念白,像唱歌一样念白。
3、老师讲述歌曲处理要求:
第一句描绘了几只小青蛙四处找家的情景,演唱时要唱得轻快活泼;第二、三句的念白时的声音要自然明亮,具有节奏的韵律,切忌喊叫。第四句表现了小青蛙找到家的快乐心情,要唱得亲切欢快,充满安全、幸福之感。
4、生根据老师讲的要求完整地唱两遍。
三、音乐剧表演:
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同等表演的机会,将同学分成几个组,以分组表演为基本组织形式,每组5—8人一组,担任的角色由学生自报。
在一组学生中,由一个学生扮演妈妈,用头巾作妈妈的服饰,用小椅子作为“家”的标志。第一句,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青蛙以蛙跳动做出场;第二、三句各自作蛙跳动作向四面散开寻找“家”,青蛙妈妈则四处张望,呼唤小青蛙快回家;第四句小青蛙聚集到“家”的周围,然后与青蛙妈妈快乐的在一起。
在表演时,先安排各组自主表演,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自己创造角色,体验表演的乐趣;然后再相互观摩,分组论流表演,相互评价,相互学习。在评价中要提醒学生观察表演者是否有情绪变化,即由焦急不安→快乐幸福。最后还可以进行分组自主表演,以此来观察学生通过观察评价,相互学习,不断提高的效果。
四、小结、结束。
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2教学目标:
1、学唱歌曲《布谷》,理解四分休止符、二分音符,牢记第一段歌词。
2、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法学习知识,并参与表演加强记忆。
3、通过表演,培养学生热爱春天,热爱生活,热爱小燕子、布谷鸟的情感。同时,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有大自然的万物生灵才显得更美。
教学重点:会唱歌曲。
教学难点:自然、放松地演唱歌曲。
教具:多媒体,琴
教学过程:
一、激情导入(说春天)
1、播放《小燕子》,师生律动
2、用语言叙述春天(景色、动物、事物等)。
(1)师:春天来了,我们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你能说一说春天吗?(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绘美丽的季节:花、草、树木……)
(2)观看课件:春天景象
3、模仿布谷鸟叫声呼唤春天
3/4530|530|212|1——‖
布谷布谷春天来啦
二、寓教于乐(扮演春天)
1、导语:布谷鸟的叫声如此动听,把春天给唤来了,教室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,每一位小朋友就是一幅美丽的画。
2、音乐游戏:扮演春天
方法:师生共同模仿布谷鸟的叫声。
叫声唤来了春天,每一位小朋友做好一个造型动作(花、草、树、动物等)随着《布谷》旋律做动作,要求跟着音乐的节拍律动。
三、创造表现(歌唱春天)
导语:春天如此美丽,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春天。
1、听录音范唱歌曲《布谷》,思考:歌曲有几段?是几拍子的?
2、听师范唱歌曲,生拍手用三拍子的节奏为歌曲伴奏。
3、学唱歌曲。
(1)有感情地朗读歌词。
(2)随琴演唱歌曲。注意不要吓跑小鸟,要轻声唱。
(3)找出不易演唱的乐句,师生共同帮助解决。
(4)师生接唱。讲解歌唱姿势。
4、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。
四、小结。
反思:
学生们非常喜欢小动物,对歌曲很感兴趣,演唱很有感情。大家的演唱姿势没有形成规律,不能保持,应注意多提醒学生。
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3一、班级情况分析:
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58人,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,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,上课纪律也不错,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。在音乐欣赏这一块,教材安排了一些比较轻快、又朗朗上口的乐曲,因此学生在仔细聆听后能有自己的想法,并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。
二、教材分析
新教材强调学生的学,以学生为本,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,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。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,以音乐文化为主线,以音乐学科为基点,加强实践与创造,加强综合与渗透,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。本教材的曲目选择,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、艺术性、民族性基础上,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,兼顾时代,以图为主,教材生动活泼
三、教学目标:
1、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,在演唱、朗读、歌表演、游戏等各项音乐活动中,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,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习惯,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,并从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小学生行为规范,自觉遵守社会公共道德。
2、以歌唱春天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,开发音乐感知力,体验音乐美感。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。通过音乐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乐观生活态度。
3.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,培养学生 ……此处隐藏8418个字……
表演《小蜻蜓》《小青蛙找家》
第12 周 机动 2
第13、14 周 第 7 课 《小小音乐家》 4
听《号手与鼓手》《会跳舞的洋娃娃》《星光圆舞曲》
《法国号》《快乐的小笛子》
第 15 周 机动 2
第16、17 周 第 8 课 《过新年》 4
聆听《小拜年》《平安夜》
表演《龙咚锵》《新年好》
第 18 周 机动 2
第 19 周
创编与活动
创编与活动 2
第 20 周
音乐宫
音乐宫 2
第 21 周
复习
复习 2
第 22 周
考试
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9一、教学目标:
1、通过听、唱一组民组民间童谣,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,初步感受各民族童谣不同的音乐风格。
2、通过音乐活动和表演,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兴趣和爱好,使学生学会在音乐活动(表演)中大方自然地展现自我,并乐于与他人合作。
3、通过节奏游戏活动,认识四种节奏拍击符号的标志,初步感知和分辨几种简单的节奏型。
二、教学重点:
1、在学会唱歌曲的基础上,用自然、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,并能跟老师做基本律动。
2、能跟小朋友一起参与歌曲的表演、,用动作表现自己热情欢快的情绪。
教学难点:
对于理解歌词中“跳呀跳呀,不来跳舞脚会疼。”和“跳呀跳呀,不来跳舞头会疼”所表达的意思。
第一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组织教学:
二、音乐活动
(一)模仿节奏
1、听听老师用乐器演奏的节奏,说说乐器的名称
2、模仿乐器演奏的声音
3、板书
(二)、介绍瑶族的“盘王节”
(三)、学儿歌
1、师示范
2、师带读
3、生自渎
4、用乐器伴奏
(四)、表演“跳盘王”
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方案10 本学期教学目标、任务:
一、发声训练部分:
培养练声的兴趣;歌唱姿势要正确;发声要自然,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;按教师的手势,整齐地歌唱;用正确的口形,唱好U、O韵母。
二、视唱、知识、练耳部分:
1、读谱知识:知道音有高低;知道音有长短;知道音有强弱。
2、视唱部分: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(包括除大小七度、增四度、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 da、dada dada、da(a)、da da
da、dada da da、da(a a)、da 空da等节奏。)
3、练耳部分:听辩音的高低(比较不同乐器、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;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、小三度、纯四、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。听辩音的长短,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。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。
三、欣赏部分:
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。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、悦耳,产生愉快的感觉。逐步体会旋律、节奏、速度、力度、音区、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。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、热烈、活泼、优美、雄壮、庄严、诙谐等情绪。能感受进行曲、舞曲、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。
教学分析:
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,学生第一次正式的接触音乐的学习。所以,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:
愉悦性:在教学过程中,不论是歌曲的学唱、乐理知识的学习,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。使他们能兴致勃勃,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、理解音乐、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。
艺术性: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,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。
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、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、强弱、长短的感觉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。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,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、节奏甚至歌词,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。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。
学生情况分析:
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,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,使学生爱学、愿学。
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,情况参差不齐。所以,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,要培养学生专长,即“普遍培养,重点发展”。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。
学生年龄小,生性活泼,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。重点发展舞蹈、律动的学习。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,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、节奏感。
提高教学质量措施:
1、认真备课,做好前备、复备工作,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,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,并注意备学生。
2、因材施教,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,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。
3、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4、课堂形式设计多样,充满知识性、趣味性、探索性、挑战性以及表演性。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。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,掌握技能。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,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。
5、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,积极研究学科整合。响应新课标要求。
6、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,在本校多实施,使学生开阔眼界。教师从中总结经验。
教学进度表
本学期实际上课20周,共20节,其中机动2节。
周次 时间 单元及主要内容 课时 多媒体
第1周9.1~9.5 第一课上学歌1
第2周9.8~9.12 第二课闪烁的小星2
第3周9.15~9.19 第二课闪烁的小星
第4周9.22~9.26 第三课小袋鼠1
第5周9.26~10.3 第四课小青蛙找家2
第6周10.6~10.10 第四课小青蛙找家
第7周10.13~10.17 第五课国旗真美丽1
第8周10.20~10.24 第六课小蜻蜓1
第9周10.27~10.31 第七课牧童2
第10周11.3~11.7 第七课牧童
第11周11.10~11.14 第八课洗手绢2
第12周11.17~11.21 第八课洗手绢
第13周11.24~11.28 第九课火车开啦2
第14周12.1~12.5 第九课火车开啦
第15周12.8~12.12 第十课唢呐配喇叭1
第16周12.15~12.19 第十一课新年好2
第17周12.22~12.26 第十一课新年好
第18周12.29~1.2 复习1
第19周1.5~1.9 期末检测1
第20周1.12~1.16 期末检测1







文档为doc格式